右江民族医学院招聘信息公告

右江民族医学院介绍

学校简介 右江民族医学院是一所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坐落在广西西部的百色市。百色市北与贵州省接壤,西与云南毗连,南与越南交界。1929年邓小平在这里领导了著名的百色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百色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居住着壮、汉、瑶、苗、彝、仡佬、回等七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87%。百色作为建设中的铝工业基地和森林城市,风景优美,交通便利。拥有美丽清澈的澄碧湖,右江河穿城而过,南昆铁路、南昆高速公路贯穿右江河谷。 学校绿树成荫,花草繁茂,环境幽雅。学校的前身是百色医学专科学校,创建于1958年9月。1978年8月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医学院校,并更名为右江民族医学院。1982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0年获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2008年获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结论;2013年学校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两个学科为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办学规模 经过49年的艰苦创业,学院已经从一所“草棚大学”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医科院校。目前,学校占地面积486671平方米,学院本部现有教职工658人;有基础学院、临床学院、护理学院、医学检验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国际学院6个二级学院和口腔系、影像系、预防医学系、药学系、管理系、外语系、体育部、社会科学部等10个系(部、中心),开设有21个本、专科专业及专业方向,涉及医学、文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有直属附属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4所;学校办有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右江医学》;图书馆有纸质图书54.37万册,电子图书4000GB;全校已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2013年新增加专业:中药学, 康复治疗学,卫生检验与检疫 学院现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学、公共事业管理6个本科专业。 2007年全日制在校生5022人,其中本科生4180人,生源地覆盖全国13个省(自治区)。教学设施 学院现有教职工1152人,教学科研人员541人,其中正副教授近200人,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10人, 享有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多人,师资力量雄厚。学院占地面积350亩,设有8个系部,35个教研室,11个教学实验室,11个研究室(所)及医学科学实验中心,拥有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图书馆的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藏书46万册,中外文期刊2400种,已实现了网络化管理。建有两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开设1994张病床,技术力量雄厚,拥有核磁共振仪、螺旋CT机、ECT机、大C臂仪、东芝X光机、彩色B超、直线加速器、体外震波碎石机、胸腔镜、腹腔镜、血透机、肌电诱发电位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远程会诊系统等先进的医疗设备,在滇、黔、桂三省(区)享有较高声誉。教学科研 学院积极开展科学及教学改革研究工作,注重发挥科学研究对本科教学的促进作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等地厅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264项。近五年来,学校共承担科研项目50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广西科技攻关项目14项、广西科学基金课题27项;全校共发表学术论文2846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29篇;获得国家专利3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其他科技成果22项,学术声誉不断提高。拥有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右江医学》。科研工作促进了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教学改革和科研成果促进了教学。学院依托重点学科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现有有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实验室1个,广西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2个;有自治区精品课程6门,荣获自治区教学成果奖11项;有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教学团队2个、人才创新实验区1个;多次荣获全国多媒体教育教学软件大奖赛一等奖和优胜奖。,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协调发展的医学教育体系。校图书馆 右江民族医学院图书馆建立于1960年8月,1975年建立独立馆舍,面积1234平方米。1989年重建具有民族特色的新图书馆,面积5000平方米;2006年又进行书库扩建,馆舍总面积为6508平方米。全馆工作人员26人,其中:研究生3人,占11.5%;本科以上学历19人,占73.1%;大专3人,占11.5%;中专(含高中)4人,占15.4%。具有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11人,技术工人1人。 图书馆于1998年6月开始使用广西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实现了图书馆管理网络化。使得图书馆的多种业务工作通过互联网即可实现,如新书通报、读者信息查询、图书网上自助续借、OPAC、学术期刊数据库的访问等。截止目前,由DELL 1500SC服务器、联想万全T100服务器、曙光650服务器、大恒ACCSTOR 2000光纤阵列柜(7.8T)、山特10千瓦不间断电源和108台多媒体计算机组成的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已经初具规模,为图书馆开展上述各项基于互联网的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截止2008年底,文献总量为802426册,其中纸质图书487426册,电子图书315000册;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思想,该院生均年进书量逐年上升,从2004年的8.18册到2006年的9.67册;文献新增量从2004年44801册到2006年53953册。教学师资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5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17人,占专任教师48.18%;具有博士、硕士学位360人,占专任教师54.71%。形成了一支数量与结构合理、发展趋势好的师资队伍。 学院高度重视临床实践教学,大力加强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拥有附属医院5所,近三年各附属医院实际开放病床数平均值为3713.67张,生均床位数为1.02张。拥有45所教学和实习医院,建立了公共事业管理(医学与信息方向)、预防医学、大学生社会实践等教学基地,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保障。办学特色 立足广西,面向全国,为广大基层和民族地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级应用型医学人才是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学校坚持以培养高级应用型医学人才为目标,着力打造公共通识教育、学科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社会实践四大教育平台,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把“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作为学校精神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环节之中,体现到毕业生的培养质量上,不仅极大地增强了办学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且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明显提高。此外,为了发挥所在区域民族医药资源优势,着力打造民族医学特色,学校还编写出版十余部民族医药本科教材,用于课堂和实践教学中,增强了学生为基层群众服务的能力。 建校50多年来,学校先后培养了3万多名毕业生,近5年来本科毕业生当年年底就业率都一直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广西各级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他们中有的成为了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医院的领导,有的成为了国家、省、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更多的成为了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为改善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缺医少药状况,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卫生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母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党和国家十分关心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江泽民、李鹏、李瑞环、宋任穷、李铁映、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莅临学校视察指导,对学校的办学成就和办学特色给予了充分肯定。1990年11月22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温家宝陪同下到学校视察,江总书记说:“该非常欣赏你们民族医学院办学思想,该看这三句话好得很:下得去,用得上,而且留得住。只要该们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整个卫生状况、健康有了很大的提高,然后才能把经济建设好。”对外交流 学院积极发展对外开放和合作交流。多年来,学院与国外著名院校、科研单位开展多项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向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派出访问学者,还邀请了美国、英国、丹麦、澳大利亚、挪威、日本、加拿大和台湾地区的专家学者到校讲学,开展学术交流。并长期聘请外籍教师来学院进行外语教学。 学院积极发展对外开放和合作交流。多年来,与国外著名院校、科研单位开展多项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向8个国家和地区派出访问学者,还邀请了美国、英国、丹麦、澳大利亚、挪威、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到校讲学及进行学术交流,并长期聘请多名外籍教师来学院加强外语教学。学院出版并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是国内连续出版检索的医学期刊,加入了国际学术交流的行列。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心右江民族医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江泽民、李鹏、李瑞环、温家宝等先后莅临学院视察,对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广大师生员工深受鼓舞。目前该院正抓住机遇,以提高办学层次和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为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融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于一体的医学院校。历史沿革 1949年底,百色地区各族人民迎来了新社会,经过剿匪反霸和土地革命,人民生活逐步得到了改善,过上了幸福生活。但是,由于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等客观条件制约,历史遗留下来的缺医少药现象依然严重,地方病和流行病依旧时刻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至1957年底,百色建立了专区医院、专区防疫站和13所县医院、13所防疫站;19所妇幼保健站和4所专科防治站;区乡卫生所由1950年的2所增加到246所;病床由165张增加到684张,卫生技术人员由134人增加到3813人。但所建起来的医院、防疫站的技术力量和设备情况还是很差,卫生技术人员中有2687人是农村妇幼保健员、接生员、中医学徒等初级人员;余下的1126人中,医士、护士、助产士分别占了822人、163人、99人,大专学历以上的卫生人员不足50人。各族人民渴望早日结束缺医少药的状况,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能拥有健康幸福的生活。 1955年12月,中央下发了《征询对农业17条的意见》,要求“在七年内,基本消灭若干种危害人民和牲畜最严重的疾病,例如血吸虫病、血丝虫病、鼠疫、脑炎、牛瘟、猪瘟等”。这完全符合百色地区各族人民的心愿,也为百色医专的诞生埋下了伏笔。毛泽东同志在《工作方法六十条》里要求各级党委每年要考虑包括卫生工作在内的14件大事,其中第四十九条、五十条专门写了办高校和中等学校的问题,这就更加促使地方党委和政府考虑在本地开展医护人员培养及加快培训基地建设的问题。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总路线指导下,各级宣教部门纷纷召开专门会议,布置宣教战线跟上大跃进步伐的任务和要求。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建包括百色医专在内的“百色专科学校”便提上了紧迫的议事日程。艰苦创业 在校园基地建设方面,在师专接收百色师范校址后,医专也在师专校园内落脚了。教师、宿舍、课桌椅甚至锅碗瓢盆等都是借用的,管理服务工作也由师专代劳。办学经费原来预算方案为35170元,但未能如愿,最后是以专区拨给一万、自治区拨给一万共两万元开办起来的。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百色医专也同工专、农专、师专一样,基本同步完成了各项筹备工作。 1958年9月11日,在师专礼堂(草棚)举行百色专科学校成立暨1958~1959学年度开学典礼大会,地委、专署及筹委会的领导人杨列、郑少东、韩开祥、赵世同、肖雷、朱守刚等出席了大会,肖雷代表地委、专署致贺词。至此,百色医专同工专、农专、师专一样,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正式宣告成立,谱写了百色专区教育史上高校的第一章。摸索前进 百色医专成立后,学校党支部首先通过在教职工中开展形势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不断批判“条件论”、“落后论”等思想问题,端正办学思想,转变工作态度,坚定为“老、少、边、山、穷”地区各族人民办好医专的决心和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 根据全国形势发展的要求,百色医专全体师生从1958年9月至12月19日,按军事化要求参加全国大办钢铁运动,教学活动被迫中止。师生回校后,学校转入教学改革,强调教学要以教学、医疗、科研三结合,以除害灭病为重点,西医学习中医,中西医合流,基础课要结合临床和医疗卫生实践进行。 1959年7月13日,中共百色地委宣传部以39号文通知,将原属专区医院办的百色卫校划归百色医专管理,专区医院医师兼医专教师。当年就招收59级医士、护士中专班100人;1960年秋再招收大专班两个班、中专班两个班,学校共有11个班533人。1961年秋,招收两个大专班,1962年停招大专班,只招收一个中专班,全校共有七个班(其中大专班四个,中专班三个)。 百色医专创建之时,一直是借用百色师专的校舍和设备(现百色高中校址)。全校师生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开荒种菜、伐木建房,一年后学校已建成了1729平方米的教学、办公楼和厨房。1961年8月底,百色医专全部从百色师专搬迁至新校址(城乡路98号现校址)。至1962年底,学校拥有校园面积80多亩,建起了七栋校舍共5433平方米,有少量建议的教学仪器设备,教工由开始的7人增至80人,培养大专毕业生146人、中专毕业生98人,各类机构逐步健全,教学逐渐进入规范化轨道。 1959年底,肖雷同志不再担任专区副专员职务及医专校长职务,由李长瑞同志负责全面工作。1961年5月,地委派樊茂春同志任副校长(医专改为卫校任校长)。调整充实 1964年1~7月,学校组织对各教学实习点进行多次检查,召开医院院长会议,共同研究实习计划和实习相关问题,做好实习各项教学工作,使实习成绩比较理想。同学们从始至终坚持艰苦奋斗、力争上游的精神,做到学校要求的“十好”:政治思想好,服从领导好,尊敬医师好,团结协作好,关心病人好,遵守纪律好,实习成绩好,劳动效果好,艰苦作风好,红专质量好。 加强校园建设,师生员工利用劳动时间修建校内道路、疏通水渠、平整校园,营造整洁、安静的教学环境,成为百色城内环境优美的学校之一。 经过四年的努力,学校各方面工作都有了较大提高,加上国家经济建设的恢复和发展,自治区卫生厅于1965年5月15日以「65」卫教征字18号文通知:百色医专已经区党委同意恢复并上报中央。并指示学校做好1965年招收大专班的准备。8月,从广西医学院、区人民医院等单位抽调了骨干教师到校任教,为恢复医专做好师资准备。同年秋天,在全区范围内招收了医疗专科一个班50人(另外,代柳州专区招一个班,50人)。1965年11月12日,国务院以(65)国文办第384号批复高教部和卫生部,同意广西百色专区卫生学校恢复为广西医学专科学校,学制三年。医专恢复后,继续招收中专班。经专署卫生科批准,校医务室改为门诊所,内设内、外、儿、五官科,对外开放就诊。至此,百色医专又以新的面貌开始承担培养医学大、中专卫生人才的重任。十年浩劫 百色医专刚恢复不到一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百色医专与全国其他学校一样,也横遭了厄运。 1966年5月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学校的教学、科研、医疗工作受到极大的损失。那时停课闹革命,大辩论、大串连、揪斗走资派,对立的两大派群众组织互相仇视,文斗、武斗不断,学校的建筑和设备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学校党政财大权被剥夺,行政、党委组织处于瘫痪状态,不少干部和教师遭到错误批斗。 1969年元月,送走在校的大中专学生和进修班学员后,校内已经没有一个学生。4月至9月,学校组织73名教师、干部到隆林县央腊大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1969年10月至1970年4月,学校组织教工小分队分别到田阳、田东、平果、德保、靖西等县搞社会调查,开展“教育革命”。校园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被盗和破坏严重。 1970年3月,自治区和百色地区卫生部门下达办短训班的任务,先后培训在职基层卫生人员三期共164人。1971年至1976年,先后招收大专班工农兵学员809人,中专班学员171人。为恢复校园建设,迎接新学员入校,学校领导率领师生上山伐木,自己动手盖起了一千多平方米的茅草棚,以暂时缓解校舍不足的矛盾。师生们这种艰苦奋斗、克服困难办学的精神,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赞扬,百色医专也因此被人们誉为“草棚大学”。 尽管困难重重,学校还是想方设法进行建设和发展。1972年建起百色医专附属门诊部,开设内、外、妇、儿、五官、牙科和中医科等诊室,开放40张简易病床和开辟家庭病床,为教学和医疗服务。1970年至1975年,学校恢复药厂建设,从草药“金不换”中提取“颅通定”、制备“板蓝根冲剂”等项目获得成功,为学校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扩大了学校的声誉。其他方面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进展。跨上新台阶 围绕教学工作合格评价,全面促进学院的建设。1996年1月,学院召开教学评建工作总结报告会;3月召开教学评价工作专题会议,为迎接评价作具体布置。7月组织92级76名本科生参加了临床医学本科生主要课程的抽样测试,总体成绩良好。9月,国家教高教司王彦和自治区教委车芳仁等领导到该院检查迎评工作。10月,学院举行首届教学工作大会,叶上琦院长作工作报告。经区卫生厅批准,百色地区医院成为右江民族医院不隶属的附属医院,10月29日举行“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西南医院”挂牌仪式。11月,国家教委派出的专家组到学院进行教学工作评价,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教委下达的教学工作评价的43项指标,对学院的教学工作进行了逐条对照检查和评价。12月3日,根据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学院制定了教学工作整改方案,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重在建设”的原则,认真做好各项整改工作。1997年4月,区教委德育评估专家组到校进行德育工作评价。9月,学院召开教学工作整改再评价动员大会。11月,国家教委专家组对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再次进行评价。12月,区教委高校体育卫生工作检查组到学院进行评价检查。12月11日,国家教委副主任周运清给学院发来贺信,祝贺学院通过了教学工作评价,并颁发了合格证。 经过连续两年的迎评促建和整改工作,极大地促进学院在教学、医疗、科研等管理工作的提高,同时明显增加了建设投入,各项教学基本建设获得巨大发展,该院办学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有着46年发展历程的右江民族医学院,面对21世纪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将坚持“加快发展,突出特色,人才立校,创新兴院”的办学方针,更新办学理念,找准办学定位,努力为民族地区培养“精医术、懂人文、有理想、能创新”、“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有作为”的复合型、实用型、创新型医药卫生及相关高级人才。校徽 该院校徽的底色分为绿色和红色两种,象征着生命、青春、健康。绿色调定为该院形象的基本色。 校徽的核心是由两个“y”变形而成的“心”形白色图案。 两个“y”取自于“右江民族医学院”校名中“右医”两个字汉语拼音的首写字母, 寓示校名。 两个“y”字重叠而变成两颗重叠的“心”字,寓示着“用心学习”和“用心服务”两层基本含义。所谓“用心学习”,即要求师生员工按照“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要求去用心和努力。 所谓“用心服务”是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 医患之间、 医护之间都必须“用心沟通、用心关爱、用心合作、用心奉献”,努力成为医德高尚、德艺双馨的专业人才。 校徽中的“心”形为圆形,与外形的白色钩边菱形构成“方圆”的动感效果和寓意,寓示“天方地圆,行有规,坐有矩,且不失灵活变通”的行为要求。 校徽的背面是1990年江泽民总书记视察该院时题写的“右江民族医学院”校名和学院成立的时间。校训 “大医精诚”为该院的校训。它取自于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名句。孙思邈所倡导的大医之“精”,即技术要精湛;大医之“诚”,即品德要高尚。“大医精诚”作为该院的校训则赋予了新的内涵:所谓“精于医术”(广义也是指“精于业务”),具体内涵是指“医术精湛、人文精通、服务精心”,即要求师生员工努力适应现代医学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换的要求,成为该院人才培养目标所要求的“精医术、懂人文、有理想、能创新”的“大医”。所谓“诚于人品”,具体内涵是指“待人诚恳、做人诚信、为人诚实、品德高尚”,努力达到儒家思想所倡导的“君子慎独”的理想道德境界。 简言之,“大医精诚”校训,既是思想境界要求,也是行为规范准则,它激励师生员工努力成为精于医术、诚于人品,德才兼备、德艺双馨,把做人与做事完美结合的人间大医。校旗 校旗的底色为绿色, 左上角是由两个“y”变形而成的“心”形白色图案,中间是江泽民总书记题写的“右江民族医学院”白色字样,下书白色英文校名“Youjiang Medic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校歌 校歌取名“大医精诚”。校歌的内容诠释了校训的内涵。校歌与校徽、校训寓意贯通,一气呵成,共同构成了右江民族医学院外树形象、内练品行的重要教育资源。 大医精诚 ——右江民族医学院校歌 (一) 红土地上,右江岸边, 岁月的春风美丽着校园。 相聚百色,相约健康, 救死扶伤重任在肩。 (二) 书山有路,学海无边, 知识的力量改变着明天。 艰苦创业,自强不息, 博学济世敢为人先。 (三) 啊…… 红土地上的医学摇篮, 各族儿女深情的眷恋。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大医精诚抒写爱的奉献。国家领导关怀 建院49年来,学院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少数民族地区的办学定位,为广西及周边老、少、边、山、穷地区培养了2万多名“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级应用型医学人才,为促进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江泽民、李鹏、李瑞环、温家宝、李铁映、宋任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自治区党政领导先后到校视察。1990年11月22日,江泽民、温家宝等中央领导人在与该院师生座谈时,对该院坚持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级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现任领导 姓名 职务 黄岑汉 党委书记 廖品琥 院长,党委副书记 赵丽娟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邓,砚 党委副书记 姚金光 副院长 唐乾利 副院长 农乐根 副院长发展目标 经过三年多的评建工作,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办学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教学中心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教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教学管理更加规范,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结构明显改善,素质明显提高。经过多次的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和深入思考,对49年的办学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弘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右医精神,立足广西、面向西南、辐射周边、服务基层,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级应用型医学人才,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卫生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在该国西南地区有较大影响的高等医学院校。学院全体师生将按照这一办学指导思想,为实现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而努力奋斗!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着力抓好关系到学校发展的“六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即教学质量工程、学科建设工程、人才建设工程、校本部改造与新校区建设工程、临床教学与实践基地建设工程和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全力推进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规划的落实,实现从目前的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院校发展成为有独立硕士学位授权院校的目标。建设西校区,规划和新建第二校区、第二附属医院;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调整办学结构,狠抓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层次,坚持培养高级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办学定位,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着力提高学生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面对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学校将坚持立足广西,面向全国,服务民族地区和广大基层的办学定位。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夯实基础,壮大实力。大力发展本科教育,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专科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创建以医学学科为核心和优势学科的,医、文、理、管、工、法等学科协调发展,规模适度、结构合理、质量优秀、特色鲜明的多科性高水平教学型的广西民族医药大学。

百色最新教师职位招聘信息



分享到朋友圈

打开微信“扫一扫”